服務熱線
400-115-2002
1981年7月10日,我走出校門,帶著簡單的行李,只身來到石灣報道。
在街上,我連續(xù)問了3個佛山市民,東平陶瓷廠怎么走?
他們中沒有一個知道東平廠在哪里,那時東平廠成立不久,規(guī)模也很小。
好不容易找到工廠,進門一看,入眼是一片草棚,廠房非常簡陋,工人們正在赤膊曬磚坯。當時的生產(chǎn)還在靠天吃飯,下雨就無法曬磚坯了。車間內,都是手工操作、手工打坯的場景,簡單的生產(chǎn)機械,大半都是木有做的。
眼前的這個場景,跟我心目中的工廠反差太大了!
草棚下隨意堆放的瓷磚
工人們都是手工操作
工人們都是手工操作
簡單的生產(chǎn)機械
舊廠房的工人
我們是天之驕子啊,在學校時,課本上講的陶瓷廠,都是機械化、自動化的。在我心中,廠房應該是寬敞干凈的,工人穿著工作服,在生產(chǎn)線上緊張有序的工作。然而,心中所想與眼前所見發(fā)差太大了,這么一個破爛不堪的地方,難道在這里做事?
來廠報到之前,心中豪情萬丈,像無數(shù)的年輕學子一樣想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(yè),可是東鵬廠的現(xiàn)狀無疑是給我澆了一盆冷水。
留下還是離開?
經(jīng)過激烈的思想斗爭,我還是決定留下來,不能做逃兵。
所以我在石灣留下來,在簡陋的東平廠留下來,與大家一起創(chuàng)業(yè)。當然也因此有了后面的故事,才有了今天的東鵬。(本文摘錄自《東鵬之道》,作者/何新明)
舊廠房的正面
舊廠房的遠景
東平陶瓷廠舊址
- END -
您可能喜歡:
繼續(xù)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:
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